【网络营销】上海女孩“跑饭”事件:网络营销的本质还需返璞归真
编辑:大有信息日期:2016-02-22类别:行业资讯
“上海女”已经成为“地图炮”史上的又一经典案例。之所以称之为“史”,一是因为春节热点稍过,二是因为对于新闻界来说,这将成为“假新闻”的另一个非典型案例。终这条新闻以一个已婚妈妈因为吵架从而发布的假新闻以及一位蹭贴的网友虚假跟帖为结果而不了了之。但是,只是在社会当中很渺小的两个人如何能掀起这样大的一个舆论风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有哪些媒体转发了这么一条新闻。
2月6日,网络社区篱笆网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发帖人称,她不顾父母阻力来到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看到了男友家的顿晚饭,决定分手回家。之后,2月7日,KDS宽带社将帖子以截图方式发布到微博平台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成为这则“故事”真正的发酵点。然后,我们就看到《华西都市报》的微博账号当天16时51分转发这个所谓“爆料”,并配上话题#随男友回村过年后分手#,或许,在当时的操作者看来,这只是一则平常的“微博新鲜事”。平心而论,该微博内容并没有指出这则爆料经过查证,而是当做网帖热点进行转发。但是,因为《华西都市报》带着认证的媒体蓝V,很不幸,它成了后来无数“新闻”的来源。
而后,凤凰网、央广网、人民网、中青网相继转载了标题为:“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想分手,看见晚饭吓一跳”类似的新闻。一篇小人物所撰写的无人查证的信息经过各大媒体的转载一时间却变成了能在百度新闻排行榜上具有排名的关键词新闻。
经过大型媒体或者微博蓝V媒体的宣传,一些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类似标题的新闻的讨论。但是此却没有一个人对这篇新闻的真实性存在质疑。在不少知名作家的博客以及微信的朋友圈中,对于事件的讨论甚已经上升到了乡村与城市的双阵营冲锋。
对于事件的白热化讨论一直延伸到2月12日的澎湃新闻发文,开始质疑上海女孩“逃饭”事件的诸多疑点。此,此事件的真正眉目才开始恍然浮出与水面。那么从2月6日到12日接近一个星期的时间,为什么只出现了各大媒体的相继转载,却没有一家媒体去进行跟踪性的报道采访?采访是为了在当事人的口中还原新闻现场,没有这一步,就无法判断新闻的真实与否。理论上来说,除了常识,任何信息的来源都需要经过核实。而核实信息重要的渠道就是采访当事人(或相关者)。而网上关于这次事件的讨论,基本可分为以下立场:女德立场,指责姑娘没教养;女权立场,支持姑娘赶紧分;公知立场,感叹城乡差异有点大;煽情立场,现身说法农民的日子有多苦。但素!如果事件本身是非真实的,这些讨论是否还有意义?
大浙网总裁傅剑锋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社会情绪与社会矛盾或许有其真实的一面,但如果事实为假,那么围绕虚假事实的讨论就很容易被利用。没有基于事实的产生的评论,只用于民间时是可笑的,用于权力时是可怕的。没有健康的新闻生产,就不可能有健康的评论,更不可能有就真正理性服实的舆论。
网络自始终都是一把双刃剑的存在,技术实现了对网民的赋权,从前垄断在媒体受众的传播权被消解,网民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平台发布信息,传播信息。而对于网民而言,转发、再传播一则消息的前提与专业媒体有着本质不同,情感上的刺激远远大于理性判断。“逃饭女”话题正是因为在特定时期戳中了网民的敏感神经,因而未经证实的假新闻就红红火火的刷了屏。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已经慢慢从一种新闻理念转为了商业化的理念,不少媒体以于网站的运营者每天只是在想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网民眼球去获取更多的流量,以此去赚取更多的利益。每天关注的重点只是在抢、拿到手的信息或者是拿到新新闻去赚取搜索引擎的排名,这是不是意味着媒体或者运营人员已经丧失了新闻的主动权了呢?
网络营销的本质是倾向于让用户获取到更多有价值的真实信息,如果说所有的产品与内容都围绕着商业化去展开,那互联网或者说是搜索引擎得到的用户会越来越少。青岛大有网络公司始终坚持着对网络营销的真实性,致力于为每一位客户贡献出真实与有效的网络营销。以此上升到行业高度来说,网络营销的本质在于创新,但是为用户提供真实性才更为重要不是吗。上海女孩事件的乌龙也值得业界去警醒:网络营销是不是需要返璞归真了?